导语:“伏脉千里”写法为脂砚斋所总结的《石头记》最具特色的手法,例子在小说中不胜枚举。
“草蛇灰线,伏脉千里”是脂批提出的写法。在第三十一回回后批曰:“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,正此麒麟也。提纲伏于此回中,所谓‘草蛇灰线,在千里之外’。”
“草蛇灰线”本意为草中爬行的蛇,用灰画出的线。比喻隐约可寻的线索或内在脉络,后多用于比喻诗文小说用伏笔手法叙述。“伏脉千里”指与伏笔的内容关联的情节相隔很远。如上所述第三十一回湘云捡拾的文采辉煌的大麒麟,就是后数十回卫若兰射圃所佩戴的麒麟。该情节是八十回后遗失部分的情节,为现通行本所无。
该写法为脂砚斋所总结的《石头记》最具特色的手法。小说中例子不少。第七回周瑞家的送宫花来到王夫人处,惜春正在和水月庵的小姑子智能一起玩耍,惜春听说送花给她,便说“我明儿也剃了头同他作姑子去呢,可巧又送了花儿来。若剃了头,可把这花可戴在那里?”这里的有两个伏笔:一是为智能与秦钟的情缘伏笔。正是因为智能常在贾府走动,才有可能与秦钟结识;二是为惜春出家伏笔。脂批曰“闲闲一笔,却将后半部线索提动”。
庚辰本第四十一回,巧姐“忽见板儿抱着一个佛手,便也要佛手”,夹批:“小儿常情,遂成千里伏线。”而后“众人忙把柚子与了板儿,将板儿的佛手哄过来与他才罢。那板儿……忽见这柚子又香又圆,更觉好顽,且当球踢着顽去,也就不要佛手了。”夹批:“……佛手者,正指迷津者也。以小儿之戏暗透前后通部脉络,隐隐约约毫无一丝漏泄……”板儿与巧姐,互换玩物,巧姐要“佛手”,板儿要“香圆”,伏八十回后巧板结缘。
第二十七回,用了很多篇幅写红玉,凤姐差差遣红玉取物,回话说得很齐全,大得凤姐夸奖。在回后批曰:“凤姐用小红,可知晴雯等埋没其人久矣,无怪有私心私情。且红玉后有宝玉大得力处,此于千里外伏线也。”脂批透露,红玉在八十回后,还有重要情节,宝玉、凤姐在抄家入狱后,红玉和贾芸夫妻还前往狱神庙探监并设法解救。这里写红玉的表现为后面情节伏笔。
小说中的暗线伏脉法,有的只要稍加思考,就能看得出来;但有的不经过专门研究论证无由获得认识。
比如关于贾母的侍女——鸳鸯的故事,作者就采用了暗线伏脉法。鸳鸯在全书众钗中是一主要人物,关系着贾府家亡人散的大事故,她的结局如何?现行本是在贾母死后上吊殉主,按曹雪芹的原笔原意如何,不得而知;推测应是很悲惨的。她的悲剧惨剧,应系于贾赦这个色魔。
小说中,贾赦要娶鸳鸯为妾,鸳鸯不从。第四十六回鸳鸯向贾母哭诉:
因为不依,方才大老爷越性说我恋着宝玉,不然要等着往外聘——我到天上,这一辈子也跳不出他的手心去!终久要报仇!我是横了心的,当着众人在这里:我这一辈子莫说是宝玉,便是宝金、宝银、宝天王、宝皇帝,横竖不嫁人就完了!就是老太太逼着我,我一刀抹死了,也不能从命!……老太太归了西,我也不跟着我老子娘哥哥去。我或是寻死,或是剪了头发当姑子去!
再听听贾赦的原话是怎么说的——
“自古嫦娥爱少年”,他必定嫌我老了,大约他恋着少爷们——多半是看上了宝玉,只怕也有贾琏。果有此心,叫他早早歇了,我要他不来,以后谁还敢收?……第二件,想着老太太疼他,将来自然往外聘作正头夫妻去。叫他细想:凭他嫁到谁家去,也难出我的手心!除非他死了——或是终身不嫁男人,我就伏了他!
将二人的话一比较,就知道贾赦这里说宝玉是假,主要在于说贾琏才是正题。怎么讲?原来,贾琏曾求鸳鸯偷运了老太太的体己东西,押了银子以应急。鸳鸯是个慈心人,就应了他。谁知这种事很快由邢夫人安插的“耳报神”传过消息去,贾赦也就听见了。故此,这个大老爷疑心鸳鸯与琏儿“交好”,不然她怎肯管贾琏这个事?此事风声很大,弄到两府皆知。第五十三回,乌进孝来送东西了,贾珍向他说起西府那边大事多,更是窘困。这时贾蓉便插口说:“果真那府里穷了。前儿我听见凤姑娘和鸳鸯悄悄商议,要偷出老太太的东西去当银子呢。”
其实这就是所谓的“伏”“击”“应”等手法。
在四十八回,贾赦逼儿子贾琏去强买石呆子的几把好扇子。贾琏不忍害人,他老子怒了,把他毒打了一顿,卧床难起——此用“暗场”写法,我们是读到平儿至蘅芜苑向宝钗去寻棒伤药,才得知悉。试听其言,虽是因扇子害得人家破人亡、用话“堵”了贾赦,但还有许多小事,夹杂在一起,就没头没脑不知用什么打起来,“打了个动不得”!这些“小事”里,就暗含着赦老爷的变态心理“醋意”在内——因鸳鸯“看上了”自己的儿子贾琏。
关于这事,贾琏之父母皆心有嫉妒,邢夫人一次向他告艰难要钱,贾琏一时拿不出,邢太太就说:你连老太太的东西都能运出来,怎么我用点钱你就没本事弄去了?
所有这些,就是后来鸳鸯悲惨结局的伏线。所谓“草蛇灰线,伏脉千里”,所谓“一击两鸣”,所谓“一箭双雕”等手法,在鸳鸯故事叙述中得到集中体现。
刘姥姥的故事从第六回开始,延续到小说结束。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贾府“打抽风”,得到了凤姐二十两银子的救助。其实这一情节也是“草蛇灰线,伏脉千里”的典型例证。后第四十二回刘姥姥为巧姐取名并送祟,以及后文刘姥姥搭救巧姐出“烟花巷”,都是凤姐的善举埋下的伏线,正如《红楼梦曲·留余庆》所说“留余庆,留余庆,忽遇恩人,幸娘亲,幸娘亲,积得阴功”。
小说中这样的“伏脉千里”很多,我们在阅读时细心体会,不难有新的发现。